从明朝开始,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全面展现出它的社会功能和文学价值。明朝和清朝早期的小说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pinnacle),实现了展示新的文化价值观和知识分子情怀(intellectual concerns)的新突破。这一时期最成功的文学作品是四大名著,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从明清时期开始,四大名著就直接或间接地通过戏剧和其他流行文化形式广为中国人所知。
在中国参观兵马俑(Terra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时,很多人都会兴趣盎然。这一奇迹建于秦始皇统治时期。秦始皇名嬴政,生于公元前259年,秦王之子。他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multi-ethnic)封建国家。为了巩固新政权,秦始皇在各个领域推行改革,如统一汉字、货币和度量衡(weights and measures),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京剧是中国戏曲中影响力最大的一支。京剧人物角色以性别、年龄、身份和个性为基础进行区分。主要有四大行当(character type),分别是生、旦、净、丑。“生”是一个男性角色,进一步细分为老生、小生和武生(martial Sheng)。“旦”指各种女性角色。“净”角则是在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突出特点的男性人物。“丑”是一个机敏、滑稽而具有讽刺意味的角色。
农历腊月初八是腊八节(the Laba Festival),在这一天,人们会喝腊八粥。喝腊八粥这一传统起源于印度佛教,在中国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那一天,许多寺庙都会以大米、花生、胡萝卜、红枣等为原料做腊八粥。腊八粥被认为具有吉祥和长寿的寓意,因此人们也称其为“福寿粥”或“福德粥”。在古代,腊八节时每个家庭都会煮腊八粥,并祭祀他们的祖先。然后,所有的家庭成员聚在一起喝粥。
颐和园(the Summer Palace)位于北京西北郊,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皇家园林(royal garden)。它始建于12世纪,历经几百年的翻新和扩建,到19世纪末,颐和园具备了我们今天所见的规模。这座古老的园林由宫殿、庙宇、园林、亭台楼阁(pavilion)、湖泊和走廊构成,完美展现了自然美景和皇家园林的气派(grandeur)。清朝末年,颐和园是皇室的避暑胜地。如今,颐和园已集热门旅游景点和休闲公园于一身。